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 党委书记谈统战 >

熊亚平:树立统战思维 凝聚发展合力

——熊亚平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18-12-24 11:53:11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通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战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始终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强化统战意识,树牢统战思维,发挥统战作用,为通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把非公经济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民营经济在通城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推动通城通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通城县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坚持“生态立县、乡村兴县、产业强县、商贸富县、旅游活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巩固发展传统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我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济济、智力密聚的优势,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紧紧依托商会等社会组织,引导企业互帮互助、抱团发展,抢抓更多的商机、实现更大的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县民营经济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砂布小镇、平安新材料产业园等有序推进,天宝光电、瀛通二期等建成投产,医药总部经济实现销售额21亿多元,瀛通通讯成为全市首家上市本土民营企业,平安电工、三赢兴被省列为“金种子”企业,涂附磨具、电子信息等产业被纳入湖北省成长型产业集群,形成亚洲规模最大的涂附磨具产业、中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覆盖全国地级城市的药商网络和国家级油茶产业园,为通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把非公企业打造成脱贫攻坚战“生力军”。近年来,通城县把非公企业理想信念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不断创新非公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链结机制,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新路子。以产业为抓手,创新“龙头企业+扶贫产业”“重点企业+扶贫车间”等10种扶贫模式,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135个,帮助4300余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建成中药材、油茶、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养殖等产业基地800多个,面积50.6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64个,建成光伏发电站4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117个,带动贫困户26472户。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成功引进黄晖、晏波文等乡贤返乡创业,投资1.8亿元的瑶乡水立方项目签约落地,左港上善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正在加快建设。以慈善公益活动为抓手,连续两年举办精准扶贫慈善晚会,全县民营企业家及企业、商会组织纷纷慷慨解囊,累计捐款2644万元。以“百企帮百村”为抓手,全县54家企业主动与全县42个重点贫困村和38个山区村进行结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1.5亿元,安排5000多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把非公党建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探索非公党建新模式,使党建成为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新动力。建强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按照企业与党组织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要求,采取组织联设、队伍联管、制度联建、保障联筹的方式设立区域化党组织,玉立、瀛通等6家企业成立了党委,宝塔研磨、锦山茶业等企业均成立了党支部,规上民营企业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率100%。选派76名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切实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内活动的指导员”“群团组织的领航员”“各方关系的协调员”“平安企业的护卫员”,为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搭建党建平台,结合劳动生产在车间设置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劳动竞赛、技术革新、节能增效、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志愿服务设置党员服务岗,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活动;结合关爱职工设置党员连心岗,开展“有困难找党员,有问题找支部”活动,全县非公企业共设立党员先锋岗306个、党员服务岗241个、党员连心岗85个。创新开展党建活动,围绕企业生产,深入开展党员岗位无事故、党员生产无次品、党员身边无是非“三无”创建活动,全县共建立党员责任区1200多个,排查出安全隐患130多条。坚持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做细做实“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企业文化”“党建+科技创新”“党建+提质增效”文章,大力实施“三培育工程”,即培育出一批先进党组织,培育一批先进人物,培育一批非公党建工作品牌,推动非公党建工作上台阶、见实效,有力促进了政企之间、劳资之间、职工之间沟通更顺畅、关系更融洽,促进了非公企业、非公经济的发展更加健康、更有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