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根据全会决议,我省已经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标志着湖北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在全面推进改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是把握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全局使命和任务。
一、充分认识“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目标和要求
“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重要战略目标。为什么要提出这一目标?
首先,湖北具有改革走在前列的责任。湖北肩负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改革的国家使命,肩负着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两项全局战略使命,完成这些使命,关键靠全面深化改革。而且,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就是这些全局使命的内在要求。“两型”社会建设本质上就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构建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绿色技术、生态环保、绿色评价等多个方面体系,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改革过程,就是基于生态文明这一新的文明高度的深度改革。
其次,湖北具有改革走在前列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湖北具有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优良传统,改革创新是湖北的精神基因。历史上有张居正、张之洞等改革家,当代有建设“天下第一街”、引进第一个“洋厂长”等领先全国的改革创举。从现实条件看,湖北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条件,包括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三角”建设带来的区位条件、扩大内需彰显的国内市场枢纽优势、创新驱动带来的科教优势等,湖北完全可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抢占先机,跻身前列。具体到改革层面,湖北具有全面深化改革的优越条件。湖北拥有得天独厚的改革平台,包括“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拥有前所未有的改革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消除地域上的倾斜性优惠政策,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推移,湖北与沿海第一次真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同一起跑线上。湖北拥有支撑改革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再次,湖北具有改革走在前列的紧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努力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无论是建成支点,还是走在前列,都不能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根本上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靠体制机制创新。从国内先发地区的经验看,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不是靠资源、政策和区位,而是靠体制机制的创新。因此,建成支点,首先必须建成体制机制创新的支点,走在前列,首先必须在改革上走在前列。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也是湖北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长期以来,制约湖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传统体制的积淀与历史包袱,全面深化改革给湖北带来克服这些制约的历史性机遇。例如,湖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潜力,变经济短板为长板;湖北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加快国有经济改革,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比较优势,使长板更长,优势更优;湖北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全面深化改革将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湖北发展带来新的“红利”和动能;湖北是生态大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湖北的生态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准确把握“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内涵与重点
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在改革新阶段的追求,体现湖北“跳起来摘桃子”的积极进取精神,把握其内涵和重点极其重要。
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内涵,撮其要者,一是改革氛围浓郁,努力将湖北建设成内陆改革环境最优的地区,建成改革者和改革人才辈出的乐土,建成内陆改革开放前沿。二是体制机制优势显著,真正形成内陆体制高地,形成吸引资源要素的洼地和辐射配置资源要素的市场枢纽。三是改革协调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形成不断优化的地方治理体系。四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协同推进,将改革成果最终体现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上。
湖北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关键和重点:一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前列,加快形成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体系和制度体系。二是在创新驱动推进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加快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科技转化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的体制机制成果和政策成果。三是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依托国内市场枢纽地位和扩大内需前沿优势,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市场客体完备、市场体系发达、市场秩序良好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在国内市场培育和运行中的枢纽和中心作用。四是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上走在前列,探索形成合理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体制机制。此外,从省情出发,湖北还应重点加强“四化同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力争形成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成果。
三、狠抓落实,切实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湖北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局面已经形成,为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湖北已经形成“抓落实、走前列”的工作布局。一是明确了“抓落实、走前列”的指导思想。2013年11月21日,李鸿忠书记在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强调,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调要以思想大解放,以强化进取、机遇、责任三种意识,以“半步策略”、“底线思维”和“摸石过河”的方法,以优良作风推进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在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第二次会议上,李鸿忠书记强调要尊重规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迅速干起来、做起来、改起来,要狠抓落实,力争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二是形成了改革领导和推进体系。2014年2月24日,省委成立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成立了21个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各专项领导小组迅速组建了专项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办公机构,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以及省直各部门相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组织领导和推进体系已经形成。三是明确了改革重点。4月25日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和《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改革重点项目》,这些要点和重点,将成为下一步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抓手。
其次,湖北已经初步形成“抓落实、走前列”的良好态势。一是谋划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央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改革举措。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12项改革,启动引导规范土地有序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系列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进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市县政府机构职能改革;在科技体制方面,出台和实施“黄金十条”等。又如,武汉市基本完成“权力清单”工作,55家市直机构权力从8197项减少到4530项,下一步还将制定权力流程和责任清单。二是改革开始显示初步成效。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和推进,改革红利开始释放。市场主体发展加快,市场活力增强,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湖北经济发展呈现“高于全国”的良好态势。2014年一季度,全省注册登记的企业类市场主体、个体工商户数量分别增长63.4%和130%,生产总值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速度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9位,比上年同期上升10位。
第三,要以思想理念的领先引领“抓落实、走前列”。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道程序,解放思想是湖北走在全面深化改革前列的前提。从湖北目前情况看,制约改革深化的因素,主要还是思想理念不够先进。因此,下一步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切实做到省委提出的“六个着眼于”、“两个必须”、“两个大胆、两个坚决”。即,着眼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大力度地扩大开放、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培育发展文化、增强改革合力、释放各方面优势解放思想,必须正视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和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必须始终牢记并切实做到,在改革进程中,要大胆试、大胆闯,坚决破、坚决改。
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省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前不久的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李鸿忠书记对我省统战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首要任务是促改革,根本落脚点是谋发展,重要任务是保稳定。张岱梨部长也强调,要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作用,全方位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要凝聚思想共识,第二要积极献计出力,第三要推进自身改革。省委领导非常明确地指明了统一战线在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一是统一战线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要落脚在参与改革和推进改革上。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统一战线的四大优势跟改革的要求高度契合。“参政议政、凝聚力量”,有利于我们提升改革的勇气;“政治参与、联系广泛”,有利于我们形成改革合力;“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有利于我们形成改革智慧;“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我们增强改革的正能量。
二是统一战线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要致力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我党的执政方式,统一战线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环节。统一战线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群体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把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党的政治优势、执政优势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致力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三是统一战线在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要积极推进湖北改革走在前列。我们的改革要走在前列,市场决定要走在前列,创新驱动要走在前列,绿色发展要走在前列,建设更好政府也要走在前列。在这几个走在前列方面,统一战线的作用很大。我们要在市场决定上走在前列,很重要的就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市场主体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而且他们的主体意识最强。非公企业的经营者最懂市场、最了解市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要建设更好的政府,让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的”不能仅靠我们自己来评判,关键还得看市场怎么看、企业家怎么看。“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谈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各种活动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并强调要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为什么要这样,就是要发挥政协委员的批评功能。在统一战线的平台上我们也要按照俞正声主席的要求,让每一位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其中的企业家、知识分子畅所欲言,让他们真正帮助我们建设一个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的政府。(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