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新疆巴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深入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新疆晶华种业有限公司、新疆尉华现代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库尔勒棉花育种家基地,开展以“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专家指导和科研实践,深入探索新疆棉花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路径,为助力种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政企协作,共解种业瓶颈
在国欣种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为实践团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巴州作为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曾因科研薄弱、创新乏力陷入发展瓶颈。2023年,当地政府与河北援疆力量联动,引入国欣种业的产学研融合模式与规模化繁种技术,启动巴州种业创新园建设,成功破局。张献龙详细解析了“政府搭台聚资源、企业唱戏活市场、科技赋能强根基”的协作模式,实践团成员们从鲜活的案例中直观感受到了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实践智慧。
在晶华种业,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新疆棉花育种的现状与挑战。晶华种业推行“种子+肥料+技术”一体化经营模式,整合湖北优质种质资源,与华中农业大学棉花育种团队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张献龙指出,新疆棉花产业对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未来增产需着力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单铃重及铃数、优化株型结构等关键环节。实践期间,华中农业大学与晶华种业正式建立“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
科技赋能,再塑农业未来
在尉华种业,实践团见证了现代农业科技在棉花种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尉华种业的全自动化棉种加工生产线,涵盖稀硫酸脱绒、表面打磨、光电扫描分选等全流程工序,显著提升了加工精度与效率。该公司还联合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组建专家委员会,构建起“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张献龙高度评价了企业在培育优势棉花品种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建议企业持续加大在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生物技术育种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投入,优化田间布局设计,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青春担当,助力种业强国
在库尔勒育种家基地,实践团成员们在高温下开展科研实践,从自交保纯、精细去雄到农杆菌授粉、精准标记,紧扣当地棉花产业面临的“高温逆境”等现实难题。成员们无惧酷暑,深入棉田,完成了一系列基础且关键的科研工作。在实验室,成员们协助采集花粉、分装TTC溶液,为育种研究提供有力支撑。短短几天,从酷热棉田到忙碌实验室,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科研扎根大地,真知源于实践”的内涵,更加坚定了将所学应用于农业、服务产业发展的信念。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他们亲身见证了新疆棉花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更深刻理解了青年一代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使命担当。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实践感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努力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人才,为种业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