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宗教 > 新闻动态 >

宜昌市西陵区“三个一” 深入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周勇

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www.hbtyzx.gov.cn/ 2021-02-25 00:00:00 【阅读

来源:西陵区委统战部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省民宗委命名一批202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是宜昌市非民族地区中首个被命名的示范区。西陵区是全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大区,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40个,少数民族群众近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6%,常年流动少数民族人口近5000人。近年来,西陵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领、法治保障,探索“三个一”举措,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党建引领一面旗,构建创建工作大格局。强化党的领导。西陵区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民宗工作2次以上,切实解决民宗领域重难点问题。并出台一系列文件,加强全区基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优化组织体系。2016年6月设立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在各街道挂牌设立服务站,社区设立服务窗口,将民宗工作纳入全区704个网格职责,形成了中心—服务站—窗口—网格“四级”工作体系。深化氛围营造。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在线等形式,在重点单位、社区,学校宣传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等,在全区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浓厚氛围。

2019年4月,宜昌市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暨西陵区双语微视频上线仪式在西陵区得胜街小学举行_副本.jpg

2019年4月,宜昌市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暨西陵区双语微视频上线仪式在西陵区得胜街小学举行


  试点推进一股劲,共建相互交融大家庭。探索试点“找路子”。2010年在来宜经商的新疆维吾尔族群众主要居住地环城北路社区,率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11年5月在宜昌市设立首个少数民族服务窗口,通过优环境、帮就学、促就业,让少数民族同胞住有好居、劳有多得、学有优教。2014年以来,常刘路小学以“一套校本民族教材、一批民族传统社团、一个民族文化场馆、一间民族团结书屋、一系列民族文化周活动”等“五个一”为创建内容,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1+3”工程体系,填补了湖北省散杂居地区非民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空白。推广成果“树样子”。2017年在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西陵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得胜街小学和大学路社区等10个单位开展创建活动,是当时宜昌市唯一一个全面开展“六进”创建活动的县市区。西陵区教育局探索实施“五个一”举措,在32所中小学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服务到心“扎根子”。2016年2月,在环城北路社区探索开展双语双向教学,2018年编印全市首本双语教材,开通西陵双语微信公众号;2019年全省首发双语双向情景教学微视频;2020年升级为全视频教学,并融入重要节庆和民族传统节日介绍,推动双语双向教育服务工作从“书本化、语音化”拓展到“图像化、视频化”。


2017年12月,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代表考察西陵区_副本.jpg

2017年12月,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议代表考察西陵区


  统筹谋划一盘棋,共奏基层治理大合唱。五级联动创建促落实。健全西陵区委、街道、社区、网格、小区“五级”党组织创建层级。石板溪社区以小区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建设为核心,在源头、平台、邻里、细胞工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进小区落地落实。参与基层治理显担当。把居留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小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确定为重点服务对象,帮助其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居住等困难,先后有170多名流动少数民族学生就近入学,协助就业140人次。服务中心工作展作为。协助市重点办按时迁移回民墓地237座,征收、搬迁清真“三食”经营点7处。西陵区城管局以“热心服务”、“温心执法”、“贴心帮扶”,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让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培育“团结花”,共享“和谐果”。“十四五”时期,西陵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面,不断巩固“双语双向”品牌成果,力争新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西陵常开长盛,汇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1614062354534063566.jpg

2018年4月,宜昌市双语双向教育服务工作启动仪式在西陵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