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无党派人士热议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知识报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4日
来源 : 部知工处
  

近日,湖北省委统战部通过多平台、多方式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引导全省无党派人士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专业所长、岗位实际,畅谈贯彻落实打算,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丁亚琳:全会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建议加大产业政策供给,加快研制“十五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赛事经济和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专项政策等。推动“体育+文商旅展”业态深度融合,拓展“体育+”多元产业跨界融合。鼓励各地推出体育消费券、青少年寒暑假免费体育培训,工会会费支持职工参与健身或观赛等惠民措施。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首席研究员 张全发:全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要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要求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议加强绿色低碳0到1技术创新,完善“双碳”市场机制和绿色金融体系,设立美丽中国建设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破解跨行政区流域协同治理难题。凝聚多元社会主体,倡导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湖北省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院总工程师 霍学晋: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不断深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


湖北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荆楚理工学院院长 张友兵:全会提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任务。新质生产力的源泉在于原始创新,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而是着眼于长远的技术源头供给。建议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需求导向、任务牵引、团队作战”的有组织科研机制,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有效激发创新活力。


湖北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 普颖颖:全会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应打破学科壁垒,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从“专业分割”走向“跨界融合”,培育既懂技术又懂产业、既能钻研又能转化的复合型人才。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是关键一环,应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让甘坐“冷板凳”者得尊重,让勇闯“无人区”者有底气。


湖北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 娄筱叮: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议鼓励科研人员围绕我国高发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实际痛点,在临床一线中凝练出科学问题。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和应用价值的科研人员评价机制。加强协同创新,组织科研人员与相关企业定期交流参观,让科研人员直观了解产业端的工艺瓶颈与性能需求,让企业实时掌握前沿技术的突破方向。